买白酒、喝白酒可是一门学问,不过呢,有些概念却是因为厂家误导,或者消费者错误认识,以讹传讹,最终成为了“常识”,其实呢,有些“常识”还真得辩一辩。
白酒营销“三大忽悠”你中招了吗?
忽悠一:原浆酒是好酒
什么是原浆酒,原浆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发酵蒸馏出来,不经过任何调制的原酒,也叫基酒。像省内流行的青稞酒来说,基酒酒精度高达70度以上,这样的酒不能直接作为商品酒来销售,从健康角度来说,直接喝下如此高度的酒,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必须经过降度工艺处理后,才能作为商品酒进行销售。从口味上来说,市面上销售的白酒都是经过调酒师调制过的,这样才有了不同口味、不同口感,才能让消费者喝得舒服,如果直接喝基酒,口味也不见得会好。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原浆酒概念在营销上是成功的,但实际却没有多少科学成分。甚至权威专家直言,原浆酒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伪科学。原浆酒概念的流行,也让一些劣酒得以以次充好,一些小厂家、小作坊生产的酒,打着原浆概念销售,售价却不到百元。而真正的年份老酒,企业在生产时投入大量成本,还要经过多年陈酿,实际成本加上时间成本,售价根本不会低于百元,所以低价原浆酒,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忽悠二:酒带色儿是好酒
市面上有些酒色彩十分漂亮,米色、黄色让人眼前一亮。其实,酒体颜色是根据酒的特性而来的,颜色本身不能作为评判酒品好坏的依据。比如药酒、果酒因为采用药材或果蔬酿造,本身就带有颜色。一些洋酒或经过特殊工艺酿制的白酒,比如XO、威士忌以及一些经过橡木桶贮藏的酒,也都带有颜色,这些都是酒本身的特性。而一些商家却给大众传导出酒体颜色决定酒的好坏这样一个错误认识,以至于一些商家为了让酒体颜色变好看,在酒液中添加茶水或色素。此外,酿酒设备长期不清洁、金属桶储酒器老化等原因都会造成酒体颜色泛白或泛黄,不要误以为是好酒,更有可能是酒中杂醇油过多或金属超标。
忽悠三:酒中有酒精,不怕不干净
有些消费者可能对食品安全不是非常在意,特别是酒,总认为酒中含有酒精,只要不是工业酒精,怕什么?医院消毒不是也用酒精么?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酒精对微生物的确有灭活的作用,也就是对病毒、细菌有消毒的作用。但如果原酒中微生物含量过多,即便杀死,其残留物与酒体发生作用,同样会产生新的毒素。此外,即便酒体保证了生物安全性,也要保证其他指标合格才行,包括浊度、金属含量、化学安全性等多种指标。例如在酿造过程中,酒体自身会产生杂醇油,它是一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头晕。喝酒上头,主要是杂醇油的作用,它在人体内氧化慢,停留时间长,容易引起恶醉。杂醇油的含量过多,加浆时还会引起白酒乳白色的浑浊。所以说,酒品安全不单单只是无菌这么简单,只有综合指标全部达标,才能算作是安全的酒。(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