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营销专家王朝成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谈产业发展趋势,可谓是找到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点,是一种创新。在今天“拥抱深蓝,走近消费”主题论坛上我简单讲几点。
首先,站在今天的环境下讲酒业消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中国酒业消费与国际酒业消费之间的差别。谈及消费者、消费趋势一定要去研究消费本身的产业,因为我们中国酒业的整个消费模式和世界上的消费模式是有巨大差异的,只有深入研究中式消费或东亚消费模式差异,从中找到消费本质的特征,才能为自己的经营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但是从消费本身来讲,需强调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消费场合,在哪里喝酒;二是消费动机,为什么要喝酒;三是消费品次,喝多少酒喝几次酒,这是消费的基本内核。总之,我们只要搞清楚了这三个内核就搞清楚了消费的本质。
而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我们必须尊重消费本质,尊重中国的消费特点,在尊重消费本质与中国消费的前提下优化我们的经营思维,如果企业脱离中国的消费特点,去谈趋势和经营创新,难度是非常大的,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在消费者主权时代,我们的企业家要上升到产业家的格局去重新定义消费价值,通过重新定义消费价值为行业打开边界,这才是消费者主权时代一个产业领袖和产业英雄所应该做的事情。
其次是谈品牌文化要基于消费。中国喝酒的品牌文化是聚餐文化,是大家一起喝酒产生的文化,这是中国多年来形成的消费品牌文化,符合消费本质,是基于消费者喝酒方式和喝酒本质所诞生出来的品牌符合。但是我们很多企业、企业家,很多品牌公司没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是从自己的个人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品牌文化的基因,这种寻找方法是舍本逐末。因为好的品牌文化一定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如果企业的东西消费者在各种场合中找不到,一切等于零。这也就是说品牌文化、品牌诉求一定来自于群体文化,只有多个群体文化才会符合中国酒水的消费特征。
再者是品牌诉求和品牌传播的方法要基于消费。当下,移动互联网让人们获取的信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在把手机变成自己唯一获取信息的核心渠道,这正是中国酒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方法。但是当下中国的酒企业家并没有完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沟通的方式也没有跟上时代,所以跟消费者沟通效率很低。
还有就是品类经营要基于消费。当前中国的葡萄酒品牌没有找到和消费者建立信任的方法,如果这件事情不大幅度扭转,在未来中国葡萄酒将会处于非常低的竞争水平。对此,酒界企业家该如何创新呢?第一个就是必须把市场上的外国优质葡萄酒品牌变成自己的品牌,我们要把国外好的资源占领,真正把其品牌变成中国人的品牌,这也是一条最简单的资本国际化道路。第二个就是中国的本土葡萄酒该怎么做,无疑是尽快弥补产业政策的缺失,确立我们自己的国家产业标准,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开启新征程。
那么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者是怎么想的呢?消费者心中期望的中国白酒、葡萄酒消费特点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只有基于这样的产业本质踏踏实实找到经营思路和方法,才有可能改造产业的未来,才有可能真正回归到消费者中,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