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首届中国白酒文化收藏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4月春风暖,酒业仍深寒。面对行业新常态,一年多来,国内酒企纷纷转型谋变,其中,“东北酒王”宁凤莲将目光瞄准酒文化旅游产业,斥巨资打造了全国首家综合类酒文化博物馆,并成功使之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眼下这轮行业?;校蝗衔?ldquo;极具成长性”的酒文化旅游产业,能否成为拯救我国酒业转型发展的“诺亚方舟”?
经营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消费
长期以来的产能过剩,加之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在2012年底戛然而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中有327家亏损,亏损面达12.57%,酒类经销企业也在销量与利润的双降中度日如年。
正当同业纷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积极试水电商、众筹等营销新模式时,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团却斥巨资在长春大手笔建设了全国首家综合性酒文化博物馆—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这也是国内首个由酒类流通领域的民营企业自主打造的酒文化博物馆。
“如今我们经营的已不是单纯的酒,而是在经营一种酒文化、一种精神消费”,作为全国名优酒厂在东北地区最大的代理商,白山方大集团掌门人宁凤莲带记者走进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时介绍说。
“馆内珍藏有国内外名优酒5759种,白酒藏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每一款酒都诉说着一个古老故事,不仅展示了酒业发展历程,也见证了社会前进的脚步……”跟随解说员的脚步,记者看到,这里不仅展示着上百个品牌的传世名酒,还陈列有造型各异的经典酒器、颇富时代色彩的瓶型与酒标,以及我国各大名酒的厂志、地方志、酿造工艺等珍贵文献。
据了解,该馆自去年10月17日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以来,月均接待游客上千人,不少人参观过后还会带着亲朋好友再度光顾。
“通过与旅游产业嫁接,我们要让更多人意识到,饮酒,品的不仅仅是酒本身,还有与之相关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创新酒类消费模式,创造酒类消费需求,抢占酒业流通发展的制高点。”宁凤莲说。
巨额投入能否收得回,并有所盈利?
建设和运营酒文化博物馆是非常“烧钱”的。馆内许多藏品早已停产,成为绝版酒,不好找,即使能找到,也千金难买。一次,听说哈尔滨有人收藏了一瓶名酒,宁凤莲次日早5点就赶了过去,一直与对方谈到晚7点,才终于以高出原价370倍的价格将该酒收购到手。
二楼展区中一件“其貌不扬”的百年茅台,被该馆视为“镇馆之宝”—1915年,中国首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因包装简陋无人问津,一天,工作人员不小心摔破了一罐酒,立即酒香四溢,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就这样,中国茅台一摔成名,被授予荣誉勋章金奖—这件“镇馆之宝”,即以当年万国博览会时珍藏的老茅台精心勾制而成,内含巴拿马金牌,存世量极少,堪称“无价之宝”。
且不说“淘酒”与“藏酒”耗资不菲,馆内现有50名工作人员,加上水电费等各项成本,一年光开销就要1500万元,如此巨额投入,能否收得回并有所盈利,是很多人的疑问。据了解,该馆目前并不收门票,开馆迄今,游人以慕名而来的散客居多,但大家观展后多会在一楼的展厅兼卖场选购几瓶心仪的名酒。
“关于酒的历史,很多我以前都不知道,像刚才听到的酒标趣事:文革开始后,茅台停用‘飞天牌’商标,改用‘葵花牌’,寓意‘颗颗红心向着党,朵朵葵花向太阳’;汾酒则把酒标改成了‘四新’,取‘立四新,破四旧’之意……”80后游客小扬和朋友在观展后买了几瓶汾酒,他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这次参观,颠覆了我们对酒的认识—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历史内涵与人文载体!”
宁凤莲告诉记者,5月份,吉林省即将迎来旅游旺季,他计划于近期召开旅游推介会,邀请各大旅行社共同推进这一新型旅游产业。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长春市共接待中外游客4850万人次,以此计算,2015年,只要有1%的人到酒文化博物馆参观,每百名游客选购一瓶酒,该馆收益便将相当可观。
仍有不少难题待破解,但绝不能放弃探索
在不少发达国家,“酒业+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已带来显著效益。比如,法国的葡萄酒庄旅游不仅有效拉动了当地酒类销售,而且带动上下游一起赚得盆满钵满;让德国啤酒闻名遐迩的慕尼黑啤酒节,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之一;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旅游业,每年都可吸引近500万国际游客,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产业。
宁凤莲认为,酒文化旅游是中国酒业发展的“变压器”,塑造着酒业新生态,加强对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业内企业开辟一个新未来。
不过,酒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有许多难题需破解。比如,面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如何利用金融杠杆解决资金来源?如何做出特色,以吸引游客眼球?如何与精品旅游线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行业的协调发展等等。
“就白山方大来说,能否借助‘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在本轮行业?;谐晒ν晃?,目前还难以断言,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放弃探索。”宁凤莲说:“赢从来都不是在起点,而是在拐点上,只有积极创新,才有可能在新一轮市场争战中赢得天下。”(胡雪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