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清香传千年
酒是文人的催情水。一管柔笔,一旦饱蘸醇香的美酒,便会散发出石破天惊的艺术魅力,顷刻间,生命和激情便会在秦风汉雨中淬火,逸兴和神恩便会在唐诗宋词里穿梭,过去与未来也会在霓裳飘舞的兰舟上接轨。于是,趁此良宵与清辉,陪君再饮三百杯,诗酒生涯皆是傲,头颅休向世俗垂;于是,不祷香名留世上,但求正气满人间……
汾酒的发展和盛行,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一时间,文人雅士借酒寄情,吐露心迹,在诗歌、绘画、小说诸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名传千古的佳作。魏武帝曹操那气魄宏大、气宇深沉的酒诗《短歌行》曾引起后世酒徒的一致共鸣;嵇康、阮籍等人蔑视礼法、追求自由的酒诗,将酒徒们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陶渊明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体现了诗中有酒、酒中见诗的境界和情趣,真正挖掘出了“酒内文化”。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酒酣之后所作的《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元”。而原本是为维护“礼”教、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逐渐走向成熟,并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官府和民间,最终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赞美汾酒和竹叶青酒诗正是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诗酒仙家李白流传下来的10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300多首,其中“干和”汾酒,也为他增添了不少酒诗灵性。与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其祖父曾为汾州刺史,幼年时常来汾州留居,正是“干和”汾酒使杜甫上了瘾,增了量,并转变为诗的催化剂。
晚唐诗人杜牧游访杏花村,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备遣浑侄?,穿越时空,风靡上千年,不知醉倒了多少才子佳人。自此,七贤六逸,乃至四海九州的高人雅士,寻仙都向斯处走,买醉尽朝此间来……汾酒的清香飘荡千年,一直到近现代,杏花村汾酒还吸引了更多的文化名人乃至国家领导,留下了更多的雅事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