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市场的商业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葡萄酒节日被人们所熟知,例如4月17日的马尔贝克日、9月18日的歌海娜葡萄酒节、12月31日的香槟节等等。“节日营销”成为很多葡萄酒商家都在把握的动销契机。在很多商家的认知里,节日营销就是品牌深挖产品特性,然后贴合节日本身寓意来一场“漂亮”的品牌活动推广战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商家的加入,节日营销变得越来越同质化。
面对这样的局面,商家更多的变成了“花钱买吆喝”或者“刷存在”,此外,随着力度的降低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经常性降价促销的效果也只会越来越差,甚至给品牌带来负面——你不降价,消费者就不买了。
那么,节日营销真的变成鸡肋了吗?不,其实节日营销的价值仍然存在,只要我们找到“痛点”就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才是“痛点”呢?就是“感情”,抒发像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的情感,这样你的产品就能得到共鸣。
问题一:如何引发消费者共鸣?
某种程度上来说,利用节日寓意来引导消费者,效果是有的,但这只能算是个“痒点”,无法从根本上引发人们的购买欲。歌海娜日卖歌海娜,香槟节就卖香槟。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丝毫的兴趣可言。
这时候,我们不妨“曲线救国”,从更加“亲切”,更加“生活化”的情感出发,联系节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例如,对于“莫斯卡托日”,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莫斯卡托”,这时,也一定有很多商家以“降暑”为卖点,推出各种“莫斯卡托礼盒”,再搭配点夏日喝莫斯卡托去暑的介绍??墒裁床攀?ldquo;痛点”?可以是“压力”,“单身汪”回家面对妈妈催婚的压力,“不被领导理解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面对并为之苦恼的,这些“生活化”的情感不是比“喝酒”更能引发共鸣么?而在节日营销预热的前期,商家就可以将这样的“压力共鸣”释放出来。
当然,如果你问这些“压力”该如何联系葡萄酒,没关系,看看后面你就知道了。
问题二:如何持续扩大影响?
引发共鸣只是第一步,只有持续的扩大影响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互动?;故巧厦婀赜?ldquo;压力”的例子,商家可以通过网页留言,微信推送等形式,让每个人将自己心中的压力说出来,并做成海报分享出来,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来进行刺激,让更多人参与,相互理解,也更具真实性。
扩大影响是要让用户参与其中,能够自发传播,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记忆力,除了商家提供的奖励,消费者额外的精神收获也是扩大影响的关键。
问题三:如何巧妙结合产品诉求?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化的传播点能够引发共鸣,互动能扩大这一“共鸣”的影响力,而在节日来临之际,如何将“共鸣”推向高潮,转化成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和产品消费就成了决胜的关键,这时,就需要将之前的“共鸣”与产品诉求相结合。
对于之前谈到的“压力共鸣”,很多人可能会问,这怎么能和葡萄酒相结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释放”,葡萄酒柔和、健康,是夏日调节心情的首选酒类,不仅能解决你生活中的苦恼,更可以抚慰你的身心,帮助你释放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有了这样的结合,葡萄酒的产品诉求凸显了出来,也必将使得产品脱颖而出,被更多消费者记住和选择。
问题四:如何才能不落俗套?
一场成功的节日营销,除了要让品牌得到曝光外,也要让用户看得爽,玩得嗨。折扣也好,奖励也罢,这些都是正常品牌推广活动中的催化剂,但并不是全部!
此外,还要注意节后对消费者的引导,因为“年节”毕竟是“偶然”,日常消费才是“必然”,因此节日营销切忌虎头蛇尾,即共鸣、推广、动销都很好,结果到了节后,品牌传播戛然而止,这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太过商业化的感觉,应该将节日营销一直延续下去。(葡萄酒研究 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