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笔者也了解到一伊利经销商彭某从假跑变成真跑,而年后,代理旺仔牛奶、邦杰牛肉、奇趣蛋的肖某也选择了跑路。
据知情人士透漏,旺仔2016年在该地区的销量有一千多万(本次跑路的只是市区的经销商,不涉及其它地方)。并且旺旺公司给经销商办了一张300万信用额度的信用卡,专门用于经销商给旺旺公司打款。然而就是这样,依然无法阻止肖某的跑路。
每年增长的任务量,与低价串货的虚假繁荣
以前快消品大热,经销商存在问题并不明显;但近两年快消的寒冬,各类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经销商自己作死的几种套路。但除此之外经销商跑路是否与厂家也有一定关系呢?那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厂家有哪些行为给经销商和市场带来无尽的伤害,最后配合着其它的因素导致经销商的跑路。
有人说压倒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厂家每年增长的任务量和不停的预付款。以前叫货到付款,现在都要款先打过去,货才会到,有的厂家更是你打款后,钱就不是你的,经常发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品项。
而每年的任务不停的增长,特别是一些大品牌,仿佛增长没有止境,仿佛全天下的人都离不开他的产品、必须买它的产品。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整个快消行业低迷,可厂家的业绩却没下调过。
而相较于年年增长的业绩,更让经销商心寒的是串货导致的低价。
代理一线品牌,本身就是只挣个搬运费,而串货更是让很多人连个搬运费都挣不到。任何企业的产品都不是因为高价死的。产品利润透明了,经销商也好,终端也好,销售积极性就低了。企业的产品可以没有创新,但一定要守好自己的价。
而在防串货上,很多厂家都是“有心无力”,甚至一些厂家人员认为串货是正常现象,导致市场价格快速走低、透明。而有的经销商则是用一线品牌低价的策略,来带自己的三四线品牌。低价串货,带来的是虚假繁荣,所有以牺牲利润带来的增长,都是不可取的。
管理机制不合理,滋生的市场腐败
“谁家稻田里结的不是粮食”,多少企业感慨,这市场费用投的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效果是一年比一年差。因为这些费用多少是投到市场上去了?大多是厂家的经理们把钱转到自己兜里了。经销商最怕的就是一年中的两节“中秋劫”“春劫”。因为这个时候必须要向厂家经理们意思一下。
更有多少业务,一边拿着公司的工资,一边让经销商发一份。经销商不给,叫不会来事。多少人仗着自己的位置、平台,仗着自己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久点,对经销商对下属各种吃拿卡要,而下属也不会白孝敬你的,大多从市场费用从经销商那里获得的。而这些贪污并不只是存在销售的上下级部门,有一些行政部门同样存在,把每一次走访市场看做发财的机会。
企业不是死于外部竞争,多是由内部腐败死亡。可惜,现在虽然有职务侵占罪,但真正因为这个入狱的,都是没后台的,有后台的依然活的很滋润。你说这样的人管理下,经销商能有好日子嘛?
假货之祸,经销商深受其害
假货,这是经销商头上的又一把钢刀。尤其是现在消费者都很敏感,连谣言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呢,何况是假货。
在假货横行,一方面由于各地方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不做为,甚至是有的企业,为了发展线上电商,减少对实体店的依赖性。对假货还有纵容之嫌。
而一些经销商也会跟造假的结合,把产品掺一半真一半假来销售,这样来降低成本。象这类经销商就属于自己找死,一旦工商和企业查起来,你的死是必然的。
现在的农村市场还是假货基地,这给了很多电商平台的机会,很多农村电商就以这个为契机,深入乡镇市场,进一步压缩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打假,是厂家和经销商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不然,劣币驱逐良币,经销商和厂家都将死亡。
笔者认为: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跑路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毕竟一旦被列为网上通辑犯,你将寸步难行。跑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好影响。在这个薄利的时代,经销商一定要强大自己的能力,团队的培养,营销思路的学习,多听多问多学,对自己不擅长的,一旦要少碰。而且代理的品牌,要有明确目标,一线品牌走量,二线品牌走利,三线品牌有暴利,但每个品项不要多,不然资金流转一旦出问题,将死的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