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流促中心主任路政闽“数”读酒业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平稳增长期,增速减缓成为当前和未来几年的新常态,同时,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互联网传播和大数据应用渗透到方方面面,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对称的格局将被打破,消费者话语权不断提升,白酒行业正在和其他消费品行业一起进入了消费者为王的时代。
这些对酒类行业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举办“重”塑产区品牌,“数”读白酒未来主题论坛,既解析酒业未来发展态势,又结合大数据应用,探讨主业未来发展路径,帮助大家从容面对酒业新常态,启迪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数”说酒业:
前九个月酒业运行特征解析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酒类行业发展现状。今年以来,酒类行业继续深入调整,不同酒产品走势分化,白酒市场逐步回暖,行业利税实现双升,啤酒产销持续下滑,进口冲击越加明显,葡萄酒行业效益整体向好,进口渠道日趋多元,总体上看酒类行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产销量显著下滑,受啤酒产销量下滑的影响,酒类产销量下滑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饮料酒产业连续负增长,累计产量5098万千升,同比下降3.5%。据商务部对近2千家酒类流通企业样本监测,饮料酒总销售量1259千升下降7.8%,降幅扩大5.9个百分点。
二是价格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酒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均值为99.2,增长了0.8%。9月份商务部监测的样本企业酒类批发价格指数是96.7%,下降0.1%。零售价格指数93.9%,下降了1.8%。
第三个特征是进出口快速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9月份饮料酒出口额7.6亿美元,增长38.5%。出口量22.4万千升,增长0.3%。饮料酒进口额25.8亿美元,增长25.4%,进口量88万千升,增长53.4%。
第四个特征是效益有所好转,1—8月份全国酿酒行业销售收入5836亿元,增长5.8%,增幅基本持平。利润651亿元,增长7.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9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聚焦白酒
市场份额不断向优秀产区集中
分行业看,白酒行业经过近3年的调整,呈现出消费回归理性,价格回归理性,场所回归理性的趋势,白酒厂商积极转型,从高高在上的云端回到结结实实的地面,走上价格亲民、品位亲民、营销亲民的路线。
白酒市场逐步回暖,内销降幅缩窄,据商务部监测1—9月份样本企业白酒销售量115万千升,下降1.4%,降幅缩小3.9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1—9月份全国白酒出口量1.2万千升,增长23.7%,出口额3.1亿美元,增长32.9%。在销量回暖带动下,白酒生产流转了上年四季度下滑态势,连续9个月增长,行业利税实现双升。1—9月份白酒全国累计产量938.9万千升,增长5.6%,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1—8月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3392亿元,增长6.5%,增速上升0.4%,利润548.2亿元,增长7.3%。
白酒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向优秀的白酒产区集中,产区化趋势愈加明显,川贵、黄淮等名酒产业带,由于具有先天的生态,文化规模和品牌优势,市场规模稳中有升。
分产区看四川产区具有规模上的领先优势,白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白酒市场份额的近30%,销售收入超过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贵州白酒历经产业结构调整,茅台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以国台、金沙为代表的二线酒企异军突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比于川酒,贵州白酒更具利润优势,2014年贵州全省白酒利润总额高达23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占白酒行业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利润率稳居全国第一。2015年贵州白酒的利润呈现进一步扩大优势,黄淮流域增长比较稳健,以洋河为代表,注重市场的精耕细作,从营销上夯实市场基础,从服务上贴近消费者,从文化和产品上推陈出新,更加适应市场新常态,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川贵和黄淮等主要名酒产区外,其他地区的白酒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
白酒的产区化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值得广大酒企借鉴。实际上国际酒业的发展也多以产区为基础。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勃艮第产区、香槟产区、苏格兰的威士忌产区,每个大产区下面又有若干小产区。因此,以产区为切入点,从生态环境、酿造技艺、品牌文化、营销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必将为白酒产品注入更加丰富的价值元素,打造更加鲜明的风格形象,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
酒类流通大数据时代渐行渐近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一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处在风口的白酒行业发展将何去何从?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一大利器。
在主业方面,通过互联网渠道的酒类销量有限,目前在整个酒类销售规模中占比不足2%,但这并不妨碍互联网在酒业的持续升温,酒企厂商已不再满足于把产品转到电商销售的初级应用,而是寻求互联网生态,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布局的深层次影响,意图借助互联网增长的方式,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如何让酒业互联网工程尽快取得突破呢?
大数据正是一个关键的途径,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倒逼厂商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生产创新,倒逼销售商营销物美价廉的商品,销售创新,而大数据则能够让厂商,让销售商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消费者,并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因此,酒行业要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就必须做好大数据这篇文章,应对新常态,越来越多主体,着手新的企业战略布局,有的建立电商渠道运营平台,打造运营推广体系。有的组建电商团队,开展互联网产品设计研发,越来越多酒类经销商开启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有的与电商公司实现了战略合并,有的自建电商平台,与线下网络相结合,形成O2O的模式。我们已经看到酒类流通的大数据时代已渐行渐近。
互联网既是产品销售的出口,也是消费者数据的入口,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将成为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为行业产生更多的价值。
借力大数据
酒业产区的未来之路
酒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风雨,更看到了彩虹,无论是产销规模、品质、品牌还是经营管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新常态下酒业的发展,呈现出从传统步入现代,从无序走向规范,从数量注重质量,从品位提炼品牌,从粗放转向精细。在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酒业将顺应经济新时代,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
借助大数据应用,酒业产区发展将形成新的发展优势,首先产区发展和大数据相结合,有助于白酒产区的标准化建设,产区地域的划分,产区标准的制定,产区生态的监测与?;さ裙ぷ?,是白酒产区发展的根基,借助大数据,指导白酒产区走标准化发展的道路,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品质信赖和价值认可。
其次,产区发展和大数据相结合,有利于酒类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国外一些成熟的酒类产区,对产区企业的工艺、品质、销售等方面有严格的产区门槛和管理机制。借助大数据,将白酒产区的分级淘汰等管理机制,与酒类流通市场的溯源监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畅通的购买渠道和更有利的安全保障。
第三,产区发展和大数据相结合有助于酒类产品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大数据是市场趋势的真实反映,是消费者需求的真实反馈。借助大数据,引导酒企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突出产区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无论白酒的产区化发展,还是酒业的大数据,一切主业创新的关键目的都是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感,中国人的幸福离不开酒的烘托,我相信,只要坚持为消费者想的更多,做的更多,市场就会给予更多的回报,酒业未来必将更加繁荣。(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