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酒事 之日久见人心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
对于从事酒行业的人来说,都应该懂得很的。
中国酒文化区别于国外酒文化的是:老外把干红当成是上帝的血液;干白当成是上帝的眼泪。
而中华文化里,从一开始就很靠近现代科学的。
这一科学的标准,用庄子齐物论的标准来说,万物为一,谁都不可能创造谁。为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只有自救,然后天才能助你。
中国人,把酒列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一种物品。
因此在中国,酒注定没有老外那一种神圣的基因。由此才有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这一谬论。
酒在中国,无非是传情达意的一个工具而已,这样就难免沦为形而下的器用层面,到达不了西方那种宗教形而上的形式与内容。
甚至有人还说了:寒夜客来醋当酒,不是冤家不聚首。
冤家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一个非常暧昧的词。
能成为冤家的,肯定是前几世的夙缘,才有今生寒夜拿醋当酒的豪情与倨局。
我特别喜欢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这一份酒的情怀。那就是:
执着的不是物,不是酒。是那种拿水、拿醋都能当酒,而且还能喝醉的那一种率真和洒脱。
“酒是陈的香”。
是啊,不经历时光的打磨,岁月的磨砺,谁敢说自己已看破红尘、就能心平气和地把酒东篱;
不经历沧海,不阅尽云海。谁敢说自己能平静地坐看云起,波澜不惊?
朋友也是这样,不经历患难,怎么能有真情?!怎么会有生死相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庸俗、娱乐至死的社会里,我很庆幸我们能有几个人,坚守着心灵的一片绿洲,不是为了标榜孤傲,只是想在繁华退尽时,有几个知心人,在一起把酒,话桑青麻黄、家长里短。
今晚的民权酒事,就是为了感恩在我最最困难的时候,民权有这么三五个领导、兄弟,一路陪伴我、批评我,督促我、提携我、照顾我、看好我……
这一路,可是十年的光阴??!
在我人生精力最旺盛的这十年,我拚命、我坚守、我孤傲、我低眉、我沉寂、我暴发……十年,也是因为兄弟的陪伴,让我日渐成熟,日渐达观、日渐通脱。
十年,本可能人走茶凉,本可能隔山想望,甚至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前天,在我搬办公室时,翻出了若干年前的某一天下午,也是这几个兄弟,也是酒后,在宁陵梨园照的照片。我一回忆,那可是三年前的情景。
因此,我约哥们,今晚一起聚一下。
就这样的氛围下,酒谁都没多喝,谁也没少喝。最后相约再次相醉!各自回家。
朱和平
2014年12月4日夜酒后于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