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白酒文化中,“酒是陈的香”已经成为了共识。在人们的普遍意识里“酒龄”长的自然是好酒,价格自然也高。为了迎合市场,许多酒企便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不同批次的“年份酒”、“年份原浆”等。某某10年、15年、30年等年份酒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
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年份”是指酒的真实储存窖藏时间,其实不是这样的。年份酒并不是将窖藏一定年份的酒即时包装得来的,而是用具有一定窖藏年份的老酒,对新酒进行勾调而成。甚至现实中,有的年份酒里真正的年份酒也许只有一两滴,有的则是在产品名称上打年份酒的擦边球,有的年份酒比建厂的时间还长,简直成了行业的笑话。而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行业现象,但是,大众不免好奇为什么年份酒的年份不是自己以为的储存年份呢?
年份酒大多是营销需求
年份酒的年份为什么不是真实储存年份,究其原因,市场需求是其不可避免的因素。因为市场的需求量太大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实打实的用100%的储存年份酒。
一瓶白酒标注上“年份”二字,含金量会提升多少?同一品牌白酒挂上“年份”二字,价差便可达数百元乃至数万元。例如,郎酒“红花郎10年”官方指导价为458元/瓶,“红花郎15年”则达到698元/瓶,相差240元。在京东茅台官方旗舰店,茅台15年53度500ml预售价4999元,是普通茅台酒价格的好几倍,而50年茅台陈酿53度500ml预售价则达到18999元。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古井贡首先推出“年份原浆酒”概念之后,整个白酒行业就慢慢进入了年份即身份的状态。年份酒的巨大红利,导致了整个白酒年份酒市场的不平衡,致使很多酒厂在做年份酒时投了机。例如,10年年份酒并不是储存了10年的酒,而是用不少于十年的基酒和其他年份的酒进行勾调,至于一瓶500ml的白酒里面10年基酒的含量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年份酒的基酒储存量有限
现在市场上的年份酒之所以不全用百分百储存年份的酒,和基酒储存量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过去的时间当中,碍于生产能力的大小,能储存到今天的10年、15年、30年酒的数量有限,若按真实的年份销售根本不够供应的。
因为陈酒的基酒量有限,现在所谓的年份酒并不是将窖藏一定年份的酒即时包装得来的,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调制出来的。年份酒的年份是指酒从原料生产出来(原酒),经过储存(陈酿)、勾兑成成品的时间,即陈酿时间。据中国著名白酒专家赖登燡介绍,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白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兑后,当年的基酒含量至少要超过50%才能标注酒龄。这也就是说一瓶500ml装的真正的20年年份酒,是由至少半斤以上的20年陈酿基酒与其他年份的酒进行勾兑而得。
然而,由于行业内之前并没有明确的年份酒标准,当下市面上的一些白酒年份酒则是用最近几年的基酒加少量的年份基酒勾兑而成,而标签标注的却是少量基酒的年份。有些大酒厂做年份酒会选择很好的基酒,而小的酒厂,没有库存酒能力只能外购原酒,而这样原酒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些小酒厂从外厂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生产年份酒,其实一瓶出厂的所谓年份酒里面,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
“年份酒”标准的缺失
现在市场上年份酒的年份不是储存年份,除了市场需求、存量等原因外,没有明确的年份酒标准也是一大原因。年份酒标准的缺失,对年份酒市场来说就是没有界限的边境,可以随意规划。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公开表示,中国酒业协会探讨的年份酒行业标准有望在今年发布。可以期待,年份酒行业乱象不久或将得到破解。
据悉,该标准作为首个白酒“年份酒”行业标准,要求生产企业需取得中国酒业协会“年份酒”生产准入资格,且“年份酒”每批次生产产量需在中国酒业协会备案。准入制度一旦建立,将消除90%以上的年份酒乱象。
标准还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年份酒”生产保障体系、“年份酒”基酒专贮存库,建立理化检测实验室和理化检测标准,能实现“年份酒”产品溯源,同时具备“年份酒”感官测定资格人员等要求。
年份酒行业标准的发布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白酒市场的年份酒没有固定的参照标准,也没有规范的检测体系,基本上都是企业自说自话的问题。白酒年份酒行业标准的出台能有效地改善年份酒当前的局面,并成为走向健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市场需求与基酒存储量等客观因素表明年份酒如果是百分百的储存年份酒是不现实的,但希望年份酒行业标准的出台能减少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市场乱象。(红高粱名酒论坛 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