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年份酒的“年份”存在夸大年份、模糊标注、标准混杂等乱象,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日前公开表示,历时12年探讨的年份酒行业标准有望在今年发布。根据标准体系,年份酒企业要取得生产准入资格,且每批次生产量应在中酒协备案。
对此,有观点指出,上述年份酒乱象背后,是企业利用年份酒来侵害消费者对酒生产真实信息情况的知情权。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标注年份来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但往往是偷换概念、以次充好。年份酒标准的出台对界定“年份”概念、规范企业标注等有一定作用。
另有专家表示,由于只有涉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才是强制性标准,年份酒作为一个标识,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不是强制性标准,而是一个推荐标准或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可以制定标准,但一定要将其与利益分开,要独立公正地制定一个严谨的标准,让消费者接受,厂家接受。此外,企业标准要严于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又要严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因为企业只有做到非常好,才有可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拔得头筹、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