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集团在中国投资的蓬莱酒庄(Domain de Penglai)将于2018年秋季发布第一批年份酒。“蓬莱酒庄”是法国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与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业(山东)有限公司兴建。该酒庄在2008年成立,是拉菲集团继在智利、阿根廷后,海外布局的第三个酒庄项目。那么,“国产拉菲”的上市,对于国产葡萄酒来说,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蓬莱酒庄在此之前已经有4个采收年份,而根据The Drinks Business的报道,拉菲集团对2016年也就是酒庄的第五个采收年份感到最满意。
拉菲的蓬莱酒庄目前拥有25公顷的葡萄园,其中有55%用于种植赤霞珠,还有15%的品丽珠、10%的西拉、10%的马瑟兰以及10%的美乐。根据Decanter的报道,在2018年蓬莱酒庄还将新增25公顷的葡萄园面积。“国产拉菲”的第一个发售年份,预计将出售2万瓶左右,并且大部分(约90%)都将在中国大陆销售。
未来,拉菲计划把蓬莱酒庄的年产量提升到12万瓶。以拉菲在中国的品牌号召力,预计这款“国产拉菲”应该不愁销路,而根据拉菲集团在智利和阿根廷的产品定位,国产拉菲也许并不会定价太高。
是否会成为一种模式?
近期,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坦言,最近五六年,张裕经历了下滑、持平、微增长的阶段。2016年,除了威龙股份、通化葡萄酒两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利润的增长外,其他葡萄酒企业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自2013年以来,国产葡萄酒产量下滑,市场前景并不乐观。相较于进口酒,则依然延续着小幅上扬的趋势。
是什么让拉菲等进口酒具有如此的魔力?吸引消费者主动为之买单?除了酒质,文化渗透和营销宣传持久为功的释放,其背后是品牌的力量。
在十多年前,央视曾推出了《生死攸关话名牌》的节目,提到,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检验,21世纪的入场券。而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则称,创造顾客是仅次于创造产品的第二次竞争。除了品牌信誉,品牌文化也至关重要。
国产拉菲的出厂,标志着进口葡萄酒企业从输出产品、输出资本向输出名牌过渡。输出名牌在于其更少动用本国的资源和资金,靠一块牌子就可以获得“一劳永逸”的利润。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主要还是占据低价车市场,正在突破中端市场,而高端市场还是空白。长此以往,国产酒在中高端市场的利润下滑,是否会步汽车市场的后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品牌的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使名牌之船搁浅。与白酒的茅台、五粮液高端品牌不同,国产葡萄酒缺乏一个能博得消费者普遍认可的高端品牌。而拉菲、奔富等进口高端酒则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偏好。
(中国酒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