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酒业全媒体郑州讯 9月19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主要分析河南省白酒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研究制定促进酒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安排部署白酒业发展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我省白酒业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副省长张维宁分析我省白酒业发展情况并对白酒业转型发展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做工作汇报,洛阳市人民政府和仰韶酒业做为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满仓主持。重点白酒企业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工信、商务、食药监部门及重点白酒企业所在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省重点酒类生产、流通企业和省食品工业协会、酒业协会、糖酒食品流通协会主要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发展现状】 河南白酒“有量无市、价低税小”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酒类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和酒文化大省,曾先后培育出宋河、宝丰、民权白葡萄酒3个中国名酒、汝阳杜康、伊川杜康、张弓、林河、民权红葡萄酒5个中国优质酒。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3家,实现产量117.5万千升、居全国第2位,实现销售收入328.9亿元、居全国第5位,实现利润27.83亿元、居全国第7位。酒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产业、地域生态资源的特色产业、以生物技术为依托的生物制造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速农产品转化、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酒业特别是白酒经历了辉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1978年到1998年,是我省酒业的繁荣发展时期,先后培育出宋河、宝丰2个中国名酒,汝阳杜康、伊川杜康、张弓、林河4个中国优质酒,形成全国著名的“豫酒板块”。1998年,河南酒业发展各项技术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上缴利税就达到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2002年至2012年,是全国白酒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全国白酒产量增长2.5倍,销售收入增长7.4倍,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保持了13%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全国先后涌现出多家百亿规模的白酒企业,四川、贵州、江苏、安徽等省份白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我省酒业却是失落的十年,市场萎缩、发展缓慢,被外省知名酒企远远甩在后面,河南在全国酒类生产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张维宁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河南白酒业发展呈现出“有量无市、价低税小”的特点,产量与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税收贡献不成比例。具体来说就是“市场大,省内企业份额小”“产量高,但附加值低”“企业多,但龙头企业少”“品种多,但知名品牌少”。
【存在问题】哪些是豫酒步入低谷的“致命点”
河南酒业发展从辉煌步入低谷,原因是多方面的。张维宁分析,在产品层面:风格弱化、缺乏特色。生产优质原酒本是河南酒企的优势,但在市场形势好的酒业扩张时期,一些豫酒经营者急功近利,直接到四川、贵州等地购买价格较低的原浆勾兑,甚至直接用酒精勾兑,容易“上头”,不仅丢掉了豫酒风格,还让消费者逐渐习惯了贵州和四川的风格与口味,而豫酒整体上缺乏产品理念的创新,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香型和风格,客观上造成河南人不爱喝河南酒的情况。
在营销层面:模式传统、缺乏创新。多数豫酒企业缺少前瞻性的营销规划和可持续性投入,盲目追求短平快,过分追求眼前销量,市场营销战略不够清晰,营销手段多是价格战和传统广告宣传,陷入打资源消耗战的同质化竞争误区。河南个别知名酒企有300个以上的单品,有的更是5年换过4次品牌定位,陷入到“推出新品—快速贬值—退出市场—再推出新品”的恶性循环。
在企业层面:机制滞后、缺乏动力。治理结构不明晰,改制不到位,领导班子频繁更换,甚至搞租赁经营、资本套利等短期行为,对品牌定位、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缺乏长远系统规划和持续投入,缺乏匠心做“好酒”的思想和能力。一些骨干酒企被其他领域的公司收购,成为一个大集团的一块非主流业务,甚至有些集团借助白酒企业吸引众多经销商和业务资本,然后再将资金腾挪到其他产业,导致白酒企业造血有余却整天贫血。
在市场层面:竞争无序、缺乏规范。酒业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侵权、不规范经营等违法行为和无证生产、无照销售、白酒小作坊等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6年,仅查获杜康酒侵权案件就有127起、涉案金额6.8亿元。加之豫酒倒货、串货和频繁更换营销政策,导致河南经销商不愿卖河南酒,豫酒的生存环境恶劣。
在政府层面:关注不够、缺乏引导。近年来,四川、贵州、山西等省都出台专门政策措施、提出明确目标,大力支持白酒发展,而我省支持政策不足、扶持力度较弱。
【转型思路】将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政策支持豫酒转型发展
要知道,白酒业是省委省政府首批确定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是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重要方面。张维宁表示,推进豫酒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我省庞大的消费市场、厚重的酒文化积淀,从品牌、产品、质量、营销、人才等5个方面着力,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攻坚。
一、鼓励我省重点酒企以资产、品牌为纽带,实施跨地区兼并、收购和重组,打造龙头企业。
二、鼓励支持省内优秀企业兼并收购省内白酒企业。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到我省并购白酒企业。
三、推动符合条件的白酒企业启动和加快上市进程。
四、突出消费者为中心和市场导向,以打造全国性品牌和培育区域性品牌为目标,整合资源、因企制宜,打造豫酒品牌和大单品。
张维宁最后在讲话中提到,下一步,河南将成立豫酒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加强对豫酒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解决豫酒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经省政府研究,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豫酒转型发展。一是从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列安排豫酒发展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骨干企业升级晋位奖励等。二是鼓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积极参与豫酒发展,按照市场原则设立豫酒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建设等。三是符合条件的酒企在原材料收购、基地建设等方面可享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酿酒企业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费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前扣除政策。四是创新融资方式,扩大酒企动产、不动产(原酒、窖池)、股权、应收账款、订单和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范围;统筹利用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豫酒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发行费补贴。重点酒业产区所在县市,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资金等扶持政策。
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简化酒企项目审批程序,支持重点产区和园区信息化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土地、能源、物流、人工等方面保障。严格落实豫酒转型发展有关政策,全面清理涉酒企业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酒企负担。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对重点酒类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切实解决好企业在生产、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提振发展信心。强化督促考核,建立升级晋位考核体系。每年组织召开豫酒转型发展表彰大会,表彰豫酒“五朵金花”“五大好酒(大单品)”“五大酒商”和优秀企业家、先进工作者等,营造豫酒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