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三”当中,最激荡人心的,无疑是“魏蜀吴”的三国鼎立。
说起来,当代中国的白酒界,也正在上演着一出白酒界的“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又是从何说起呢?其实,中国白酒界的“三足鼎立” 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只不过之前我们所关注的是在全国市场上位居前三位的白酒品牌在市场争夺上的激烈搏杀,比如常说的“茅五洋”“茅五剑”“茅五泸”等等。但是这种类型的“三足鼎立”只能是短期的相对的存在,而不可能是长期的稳定的存在,那么白酒行业长期稳定存在的“三足鼎立”又是什么呢?当然是香型战争。
在中国白酒行业众多的香型中,清香、浓香、酱香三种香型作为母体香,无疑是最重要的三种香型,白酒行业围绕着这三种香型上演了和正在上演着中国白酒行业中最为激烈、最为精彩、最为持久的“白酒三国杀”。让我们一家一家的分别来介绍。
清香至正 正统酒源
清香型白酒,向来就有“清香之前无白酒”的说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清香型白酒,的确是中国白酒的鼻祖,是中国正统的酒源。如果放在三国鼎立之时,清香型白酒无疑是以正统自居的“蜀汉”。
众所周知,以刘备为核心的“蜀汉”拥有“五虎上将”和“卧龙”诸葛亮等一大批谋臣武将,同样,在清香型白酒系统中,也有一大批代表,其中,山西汾酒无疑就是清香型白酒的最重要的代表,和蜀汉一样,前期以刘备为核心,后期以诸葛亮为核心。山西汾酒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混合体。那么,清香型白酒中的“五虎上将”又是谁呢?可想而知,“前将军关羽”——河南宝丰酒;“后将军张飞”——衡水老白干;“中将军赵云”——二锅头系列;“左将军黄忠”——河南龙兴酒和“右将军马超”——厦门高粱酒就是清香型白酒中的“五虎上将”。
清香型白酒之所以称之为清香型,自然是由它的香型特点所决定的。清香型白酒的香型特点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清”“净”。因此在酿造工艺上也着重强调“清”“净”。无论是“纯粮固态地缸分离发酵”还是“清蒸流酒”,“清字当头,一清到底”都是为了保证白酒的最终极的品质:清和净。
目前来看,清香型白酒的根据地主要在长江以北,山西是大本营,京津冀是前沿阵地,依托表里河山的山西,面向广阔的华北平原,与浓香型白酒展开了殊死搏杀,双方实力相当,暂时看不出谁更胜一筹,但是从规模上来看,浓香型白酒略微占据优势。但是清香型白酒后劲十足,善于打持久战,如此僵持下去,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是,清香型白酒也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并没有一个形成系统的地缘优势,分布比较散乱,而且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不够强大,这样,就造成了清香型白酒不能够依据地缘优势而形成强有力的攻坚克难的破局发展的突破点和爆发力。
清香型白酒各自为战,如此一来,集体的战斗力就被无形中大大削弱了,难以形成排山倒海般的突破力量。这样看来,清香型白酒若要谋求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单单依靠汾酒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清香型白酒形成联盟,共患难、同进退,惟其如此,才能够群策群力,形成强大的扩张力。
浓香至大 兵强马壮
浓香型白酒,是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香型白酒,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在长江以北和清香型白酒争夺,在长江以南和酱香型白酒对阵,真可谓是风生水起,不可一世,大有俾睨群雄、扫平一切之势。如此风格像极了三国时期的“曹魏”,无论清香酱香,统统不放在眼里,大有“如若不服,且来大战三百回合”的豪气。
浓香型白酒和“曹魏”一样,谋臣如云,武将如雨。以五粮液为精神领袖,洋河为最高总指挥;泸州老窖、剑南春冲锋陷阵;双沟、口子窖、杜康攻城略地,白云边、古井贡借势发力,实在是“气焰嚣张,飞扬跋扈”。
浓香型白酒的香型主要特点是香味浓郁.甜绵爽净,纯正协调,余味悠长。浓香型白酒的酿造特点是多粮酿造,这是区别于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单粮酿造的工艺。这种香型的白酒符合大众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消费情况相当好。在市场竞争中,过关斩将,攻城略地,战绩辉煌。
近年来,浓香型白酒的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面临白酒行业的深度转型期,浓香型白酒紧跟形势,因势利导,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调整,品牌、文化等软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依托天府之国的雄厚实力,以苏浙为前沿阵地,决战全中国,在市场上的神勇博弈越来越占据优势,未来的发展道路依旧光辉灿烂。
相比于清香白酒来说,浓香型白酒的阵容堪称庞大,全国各地,都有浓香型白酒的分布。这可真的是“浓香四起,遍地开花”。
兵强马壮的浓香型白酒也和清香白酒一样,有着自己的缺点,而且看起来问题还不小,那就是论历史传承,比不上清香;论文化挖掘,比不上酱香。这样的缺点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浓香型白酒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那就是在地域市场上大肆扩张,以市场占有率在市场竞争中攫取有利地位,事实上,浓香型白酒做到了。
当前,尽管酱香茅台一枝独秀,但是,自茅台以下,在白酒阵营中能够排的上名号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浓香阵营,这就使得浓香型白酒成为中国白酒市场上占据份额最为庞大的白酒香型,在这一方面来说,浓香型白酒无疑是胜利者。
酱香至强 异军突起
酱香型白酒,是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香型白酒,在白酒世界中绝对是“大款”。并且,酱香型白酒在白酒世界中绝对是一枝奇葩。作为一款白酒,居然出现了“酱香”的味道,实在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就是这么一种离经叛道的香型白酒,居然在市场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不得不说,酱香型白酒有他自己的一套发展道路。
酱香型白酒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长江以南迎战浓香型白酒,在长江以北则是大战浓香清香,战功赫赫,威震敌胆。仿佛三国时期的“孙吴”,在清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之间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前据后攻、游刃有余。
孙吴政权拥有四大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酱香型白酒也有自己的四大金刚:郎酒,习酒,金沙窖 、国台。四大金刚在老领导茅台的带领下,过关斩将,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由于攻势凌厉威猛,茅台被尊为“国酒”,一举夺得中国白酒最高地位,稳居国酒之位数十年无人撼动,实在是厉害不过。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压力,酱香型白酒着力求稳,仅茅台一家2016前三季度盈利就超过五粮液和洋河的总和,真可谓是富可敌国。虽然不如清香型白酒之历史悠久,不如浓香型白酒之阵容庞大,酱香型白酒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白酒市场上另辟蹊径,蟾宫折桂,一举夺魁,不能不说是酱香型白酒自身实力的体现。
即便如此,酱香型白酒同样有着自己的短板。和清香型白酒一样,酱香型白酒同样面临着地缘方面的劣势,更有甚者,酱香型白酒实在是后起之秀,论资历,不如清香;论规模,不如浓香;且又身居山高林密地形崎岖的云贵高原,其短板劣势显得更加的明显。
但是,酱香型白酒却是借势发力,利用其自身的不可复制的稀缺性,加上与红军长征的不解之缘,更有周恩来总理的极力支持,酱香茅台一步登天,成功加冕。
不仅如此,酱香型白酒,在市场营销策略上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那就是紧守家门,稳固根据地,巩固大本营,再谋求扩张侵占。在贵州省,除了药香董酒之外,全部都是酱香型白酒,甚至在浓香的大本营,酱香也楔进了一枚锋利的钉子——郎酒。
清香、浓香、酱香三大母体香型白酒,在风雨激荡、波谲云诡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进行着惊心动魄却又不见硝烟的市场争夺战,最终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在他们手上,而是在广大的消费者手中。市场争夺战归根结底争夺的是消费者,这一点三家都看的非常清楚。正所谓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广大的人民。
面临白酒行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下的竞争压力、全球化经济形势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三方发力,致使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长时期的“萧条期”,白酒企业纷纷探求发展之路。
在白酒行业,香型作为最为稀缺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白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正在经历着“从吃香到吃味”的历史性变革,“味蕾战争”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过度依赖白酒香型来赢得市场的企业,就不得不考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或突破创新,或坚守传承,或另辟蹊径,或故步自封,这既考验着企业的实力,同时也考验着企业的智慧。(红高粱名酒论坛 赵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