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副总裁朱伟深度的分析了中产阶级崛起下中国白酒行业的“变与不变”。
中国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则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他表示,当下中国经济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供给侧企稳,需求侧乏力”的特点,经济企稳是企业增加库存的结果,一旦库存调整结束,经济将进入趋缓阶段。而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者将重塑对白酒的认知,建构新的审美选择和新的价值观选择。由此,厂商需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是白酒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洋河在品质的打造,品牌的塑造以及营销推广上走在行业的前列,蓝色经典对“蓝色、博大、情怀、海天梦想”等多个品牌要素的诠释,更是深入民心。在品牌的精神诉求上,洋河蓝色经典用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洋河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审美选择,新的价值观”祝宝良说。
新锐行业专家邹强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重视白酒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已成为酒行业发展趋势所向。然而如何将好品质传递给消费者,并通过什么样的介质让消费者得已体验?对此问题他发表了题为《感官缺位下的一路向C》的演讲。
他认为,当今白酒行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引导消费者用感觉器官去体验白酒,久而久之,降低了消费者感觉器官对白酒的敏感度,从而造成“感官缺位”。白酒行业在营销上重视广告的推广,在产品上强调技术,然而如何从广告、技术上升到消费者感官体验上这一点值得行业深思。于是,邹强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
一是,体验与感官缺位的矛盾
消费者对白酒知识的积累和酒文化的感知必须源自体验,没有体验永远只是喝酒,而不会成为会品酒的消费者。一方面消费者追求极致的感官体验,一方面我们无所作为造成感官缺位,结果是白酒远离消费者,消费者不了解白酒,进而对白酒产生错误认知。
二是,感官缺位影响了品质认知
首先,感官缺位下,品质信息失真。当下消费者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疑惑:
关于酒精的问题,这个酒里面有没有酒糟?
关于勾兑的问题,这个酒是不是勾兑的呢?
关于原料的问题,这个酒是不是粮食酿的呢?
关于产地的问题,是不是四川的酒好?。
关于香型的问题,是不是酱酒最好呢?
看似很肤浅的五个问题,但是消费者对此的认知却是很低。特别是去年一篇关于“国家领导人为什么用酱酒”的文章完全属于一种对白酒品质信息的失真。
近年来,洋河已有50多个科研项目及新产品先后通过国家和省市鉴定,核心成果均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再加上2016年洋河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联合召开的“2016科技成果及产品鉴定会”上,酿造环境中生物活性物质(核苷类似物)的研究及应用、微分子酒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双沟莜清酒的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等三大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成为中国白酒技术创新引领者。这难道说白酒没有科技含量吗?
其次,感官缺位下,正确品质观的缺失。对于白酒,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更为落地消费者理解传播品质评级的体系,在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定义白酒品质。
三是,借助感官营销一路向C(消费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迅速的崛起,他们对消费体验的追求日益强烈,但是白酒行业却缺乏通路,导致消费者对品质的误解,因此,这就要求白酒行业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感官营销, 利用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五种感官,来影响他们的白酒消费行为。另外,白酒一定是川酒好吗?显而易见,这种认知更加偏激?;褂泻芏嘞颜呷衔拙泼挥锌萍己?,这更不科学。“以健康和体验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一直被洋河视为长足发展的生命线。最重要的是还要坚守品质真实性。向消费者还原白酒品质所具有的真实性,培养消费者对品质的鉴别能力,还要引导消费者感知。总而言之,终归还是要回归C即消费端。(中研网)